專業課教學是職業教育教學的核心,體現職業教育特色,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 專業課教學改革成為巫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專業課的教學質量一直困惑各類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改革事在必行。
一、專業課教材內容的改革
首先,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沒有同時進行,這造成了各相關的知識點不同步的情況。如《機械制圖》剛學到基本形體的三視圖,工藝課中就有零件圖中的剖視問題和說明量具工作原理的裝配圖了。由于知識點的不同步,學生學習如墜云霧之中,學習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這就要求以構建工作過程為原則來進行整合,即把生產某一產品、完成某一項任務所需的各學科知識,融入到一本教材中,通過理論知識具體指導實踐活動這一主線,把各學科知識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加強各學科的橫向聯系。
二、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的核心含義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教給學生如何學習,再反觀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卻往往不是以教師為中心就是以教材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學生只有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其主體的能動作用,從而解放思想,激活思維,挖掘潛能,創新學習,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具體做法如下:
1.貫穿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主旋律
在專業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和貫穿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個主旋律。即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例如,模具設計課主要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掌握各種成形工藝和成形方法的能力;編制成形工藝規程的能力;設計各類模具結構的能力;分析解決制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問題的能力。
2.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加大直觀教學力度
觀察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它既能豐富想象力,又能提高理論概括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傳統的觀察教學方法是來用模型、實物、掛圖等進行教學,它具有局限性。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在專業課教學中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把設備、模具結構圖樣設置成動態畫面,以展示內部結構,又可把模具成形過程和模具零件加工過程設置成一系列靜態畫圖,以展示它們內部成形和加工過程。
3.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講解與練習相結合是專業課教學的有效方法。在講解過程中,精選授課內容,在對重點、難點講深、講透的同時,要著重介紹解題方法與思路。然后讓學生自主練習,在實際參與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如工藝尺寸鏈是模具制造工藝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工藝人員必須具備技能。要想達到理想效果,就必須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講解過程中主要講授工藝尺寸鏈如何建立,如何查找封閉環和組成環。解工藝尺寸鏈的難點是在于能否正確判斷封閉環,因此要重點介紹封閉環的判斷方法。
4.引導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有些內容如果用引導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能會起到更佳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可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現能動性和創造潛能。
三、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向學生授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要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來消化、鞏固、提高。改革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中的“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基本過程是:
①確定項目任務。由教師展示產品的機械圖樣,然后同學生討論確定項目的目標與任務。例如:讓學生加工制作相應的產品。
②制定計劃。學生根據圖樣中零件的結構、尺寸、技術要求,自行制定工作計劃,如加工工藝流程、材料選擇、所用加工設備、刀具、時間安排、人員分工。教師適時給予評判和引導,方案經修改、完善得到教師認可后進入下一步。
③實施計劃。學生按照已確定的工作步驟、程序、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開展工作。
④檢查評估。加工完畢后,先由學生自我評估,再由教師對項目工作成績進行檢查評分。
2.生產、學習、科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體現專業基礎理論和實踐、生產勞動、社會相結合的職業技術教學特點。這一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從教室轉移到專業實習場,改變了教學情境,學生可以較快地適應本專業的實踐環境,熟悉本專業的相關設施設備。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形式,也得到根本的改變,由于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不再抽象。學生通過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探索、加工、體驗,使他們的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并且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能馬上被發現、糾正,這有利于加深印象,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教師的總結講評,可以讓學生間相互取長補短,相互激勵,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也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主體性課堂教學特征。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能力、調整態度的過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得到尊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占據你的注意中心的將不是關于教材內容的思考,而是對于你的學生的思維情況的關心。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峰。”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是課程設計者、指導者和顧問,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與“教法”轉化為“學”與“學法”,教學中大膽地讓學生去實踐、生產,運用和驗證專業理論知識。
四、教師素質的改革
實現培養目標,師資是關鍵,不同的培養規格對教師素質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與普通學校教師相比,職業學校的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全面。作為專業課教師,除了要有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素質,還要有更強的專業技術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及基本操作水平,所以“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目前,不少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學大都存在著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技能欠缺、“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等問題,這已經成為制約技能型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的瓶頸。《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和考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這給如何加強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一是要走出去。根據專業需要聘請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或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到學校指導,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四是學校要認真組織各項專業教師技能競賽活動,積極開展技能大比武活動,正確引導專業課教師努力鉆研業務,以促進專業技能的提高。
有教育過程,就有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而發展,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破”與“立”的過程,決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對于職業學校來說,各個專業有其不同的特點,我們要結合具體的專業課程,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尋找更好的改革切入點,讓我們的專業課教學永遠充滿活力。